咨询热线:+86 13959769969 

尤氏渊源简介
  【姓氏来源概说】

  尤氏源自后唐时期的福建。始祖尤宗字士主,号思礼,原名沈诚,是唐朝末年随开闽王王审知到福建的光州固始人。

  尤氏系沈氏改姓而来。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姬姓,传到周朝,周文王十子姬季载东封沈国,后裔以沈为氏。唐朝末年天下大乱,淮南寿州王绪起兵,不久就扩大地盘占领光州。光启元年(885年),王绪受北面大军阀秦宗权所逼,率领光州、寿州军民南下入闽。

  尤氏始祖尤宗原名沈诚号思礼,生于唐咸通十三年(872年)冬。

  景福元年(892年),时为泉州刺史的闽王长兄王潮为了攻打福州,在河南乡亲中招收心腹扩建王家军,沈诚才华横溢,武艺高强,文武双全,召到闽王麾下。

  乾宁四年冬(898年1月),王潮去世,闽王王审知主政,沈诚进入闽王幕僚。

  天复元年(901年),闽王在九仙山建造白塔寺报答父兄教诲之恩。翌年三月,沈诚娶王郡主宾作王家,成为闽王亲信。因“沈”与“审”谐音,为避违去水为尤,始著尤姓。

  同光元年(923年)四月,晋王李存勖称帝。十月,晋军彻底击垮梁军宣告改国号为大唐,即史称后唐。因唐皇褒扬思礼公辅助王审知治理八闽,归顺大唐有功加封思礼公为驸马都尉。

  开闽王去世后不久,思礼公告老去泉州掌四门学并在泉州盖驸马府,享受世卿待遇得到泉州南安南厅永久封地。他逝世后归葬南安封地,刻石立碑“唐驸马都尉尤公暨妣郡主王氏”。思礼的南安封地至今依旧名为卿田。唐驸马尤宗墓由后裔保护至今一千多年,所在山岭得名驸马岭。

  思礼育有三子,长志雄、次志勇、三志威。长子志雄和他的大侄儿尤芳效力于闽王王延政,迁居南平。二儿子的次子尤振回到南安封地居住,到北宋时,其后裔尤杨、尤柳二兄弟迁入永春桃园,开基魁源与蓬莱。三儿子志威随父亲迁居泉州,以后世居那里。


  【播迁海内外】

  一千多年来,尤氏族人外出任官、经商等移居谋生,不断分支外徙,播迁海内外。尤氏得姓于后唐,到南宋人口不多。到了元朝,尤氏人丁兴旺,开始播迁于福建境内及周边省份。尤氏在福建的泉州附近有十二房:

  子房  郡东(泉州)  丑房   蓬莱(永春)  寅房   郡西(泉州)
  卯房  鲁东(晋江)  辰房   卿田(南安)  巳房   佳藩(晋江)
  午房  魁源(永春)  未房   金溪(晋江)  申房   郡南(泉州)
  酉房  御里(晋江)  戌房   永宁(晋江)  亥房   堦兜(永春)

  泉州以外,其他各地市都有分布,比较多的是南平、漳州龙溪、福州罗源和宁德福安等地。

  最早迁离福建的是二房长子随王延政去了金陵。他精通武艺,黄甲题名,后裔在北宋年间随军攻打北汉去了山西,世代武职。其次离开福建的就是三房后裔尤叔保,宋天禧年间徒手入吴,他的长子大成居常州无锡白石里,他的次子大公居苏州长洲西禧里。再者,居住南平的长房后裔北宋年间中进士,为官迁居到四川和浙江。

  泉州尤氏大宗祠中柱上的一副对联:“开自后唐兴以南宋道学传家千百年衣冠如在,盛于剑浦萃乎温陵书香接踵亿万世簪笏常新。”对宋朝尤姓兴旺的历史做了精炼地概括。对联中“兴以南宋”指的是:分支常州无锡、苏州长洲的尤氏多人出仕,七世文献公讳辉累官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,九世文简公讳袤累官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,十一世庄定公讳焴累官端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、礼部尚书封毗陵郡侯,曾被宋度宗誉为“五世三登宰辅奕朝累掌丝纶”。盛于剑浦指的是南平尤氏一门四进士,尤询在熙宁九年(1076年)登进士榜,尤深和尤伸在政和二年(1112年)登进士榜,尤昱在宣和三年(1121年)登进士榜。

  尤姓迁徙在元朝还是少量,到明朝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,迁徙数量增多。出发地主要是以福建和江苏无锡、苏州为主。福建、江苏各地尤姓向周边迁移,如福州尤徳彬迁居河南,苏州尤臻皋迁居苏北盐城,苏州尤安礼随父迁居武昌。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分迁于河北、河南、安徽等地。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壮举,福建沿海地区的尤姓渡海赴台,如永春尤氏迁居台湾恒春,现今尤姓为台湾84大姓。尤姓聚居村落陆续出现在福建以外的江苏的苏州、无锡、盐城,四川的自贡、内江,浙江的温州、台州,河南的睢县,江西的玉山、永新,广东的潮州、陆丰,台湾的恒春、屏东,湖北的武昌,山东运河沿路,以及其他地方,有的就以尤氏命名,最多的是江苏和安徽各有一百多个尤氏村落,河南也有近百个尤氏村落。郑和下西洋及以后下南洋谋生,福建尤氏也扬帆海外到东南亚等国。

  【联宗】

  尤姓系沈氏改姓,沈尤同族。叶姓也是沈氏改姓,因此,沈、尤、叶同宗。

  【郡望堂号】

  尤氏始祖尤宗始著尤氏,自得姓到去世都居住在福建,现今福建尤氏聚居地都有族谱记载系尤宗后裔。

  尤宗晚年肇居泉州,五世孙尤叔保从晋江始迁无锡,传到七世孙尤辉累官兵部尚书,一时轰动无锡县。宋朝名相李纲自其祖父开始居住无锡,著有《梁溪漫录》,记述尤氏来自福建沈氏因避闽王讳审知的审字谐音改的尤氏,为宋朝以来所有讲述尤氏渊源的依据。他的记述出自无锡尤氏家谱。

  郡望是祖上发祥地,以郡望为堂号的堂号是指祖地,尤氏祖籍福建,古称闽中郡。尤姓得姓于后唐时候,郡望观念基本淡出社会生活,因而有人用沈姓的郡望作为尤姓的郡望。沈氏始于周文王十子季载的封地沈国,在汉朝与光州固始同属于汝南郡。尤氏郡望若要上溯到沈氏只能是汝南郡。

  堂号有:云松、遂初、卿田、树德、志清、吴兴、归闲、鹤栖等。

  尤氏最早的族谱名为《尤氏世谱》,最早的堂号是北宋的云松堂。尤叔保迁居无锡,他在无锡福胜寺午睡,醒来见旁边坐着一位长眉老僧,说他睡觉时,左鼻之气如松,右鼻之气如云,今后必有大贵,于是有云松堂。子孙果然大贵。


  【祠堂】

  王氏闽国末年政局动荡,思礼公次子与长子先后为国捐躯,为祭祀父母与兄长,三子志威公改泉州龙头山驸马府,为泉州尤氏大宗祠,故址在泉州城内魁星堂即龙头山。明初宗祠倾圮旧址为豪家湮没,清朝乾隆十一年(1746年)由锡兰公等聚集族亲同心共济,各处捐题白金重建于郡东鹦鹉山何衙埕。一祠立三龛,中奉唐驸马都尉开基始祖考思礼尤公暨唐郡主始祖妣王氏,及泉州各处十二房开基祖与遵例得从祀者。大宗祠按以上十二房地支对应轮年值祭祀,依序轮流,周而复始。

  南安南厅卿田尤氏宗祠,坐落在始祖封地。明正统年间,尤氏三房后裔毅然公为守护尤氏始祖驸马墓奉“玄天上帝”神像回南厅卿田扎根定居,而后建立宗祠,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。堂号:卿田。

  永春桃园尤氏宗祠,以尤氏始祖尤宗为一世祖。北宋年间,尤氏二房后裔尤杨、尤柳二兄弟从始祖封地迁入永春桃园开基魁源与蓬莱。堂号:江左。

  罗源鉴江尤氏家庙,以尤氏三房后裔尤宜中为一世祖。尤宜中系南宋礼部尚书尤袤季子,庆元二年(1196年)进士,南宋嘉泰年间(1201-1204年)任罗源县尉而迁居罗源。尤宜中孙尤欹始迁邑东鉴江,其后子孙繁衍,远播福建宁德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堂号:遂初。


  【楹联】

  开自后唐兴以南宋道学传家千百年衣冠如在;
  盛于剑浦萃乎温陵书香接踵亿万世簪笏常新。
  ——开自后唐指尤氏得姓于后唐,兴以南宋指南宋时江南尤氏天下扬名,盛于剑浦指尤氏迁居南平后裔北宋年间数人金榜题名。

  系承晡季;源起汝南。
  ——尤姓与沈氏通用。

  五世三登宰辅,奕朝累掌丝纶
  ——南宋度宗皇帝亲临杭州礼部尚书尤焴的府邸,御笔题赠楹联。


  【历史名人】

  尤宗,字士主,号思礼,尤姓得姓始祖,生于唐咸通年间。他原名沈诚号思礼,唐末跟从父母随闽王王审知军队自河南固始南下福建。光启元年(885年),他来到福建,初始几年随父母滞留在尤溪上游。景福元年(892年),他到泉州进入闽王麾下,参与攻克福州开创闽国。乾宁五年(898年),他才华出众进入闽王幕僚,掌管海路营,开肇甘棠港,功勋卓著。天复二年(902年),他宾作王家婿于王成为闽王亲信,竭力辅助闽王靖国宁疆,发挥了举足轻重的“定鼎安邦”作用。因“沈”与“审”谐音,为避违去水为尤,始著尤姓。因唐皇褒扬思礼公辅助王审知治理八闽,归顺大唐有功加封思礼公为驸马都尉。南安驸马岭唐驸马尤宗墓保存至今。

  尤袤,字延之,思礼九世孙,生于南宋初年。他累官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,一生公正廉洁。他有两句名言:“仕而报怨,私也。”“仕而报恩,亦私也。”在他的眼中当官不能考虑个人的恩怨,而要一心为国为民。他在绍兴三十一年(1160年)任泰兴县令时,遇金兵进犯,百姓纷纷逃难,一些官员或逃跑或投降之际,年轻的他却是亲自率领百姓修筑城墙抵抗了兵灾,同时还设法减轻百姓负担,以致百姓为他立生祠祝福。宋史尤袤传曾叙其事,有云:“吏民罗拜于生祠,曰:此吾父母也。”他官礼部尚书还致力研究诗词,被誉为南宋诗词四大家之首。尤袤墓在无锡西孔上,现在属于无锡重要文物,予以保护。

  尤宜中,思礼十世孙,生于南宋乾道年间。他是宋庆元二年(1196年)中进士,被授予福州罗源县尉,举家迁往邑东招贤里,后迁到油车岭。他的孙子尤欹后来迁居鉴江。他的裔孙尤震投身军旅,擅长武略,屡建功勋。明洪武十八年,尤震自荐前往防御倭寇,遂调往永宁卫,到了第三代子孙繁衍成为当地望族。尤震的孙子尤景号纯斋,夫妻生平乐善好施,人无少长,咸钦慕爱敬,称为善人公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162年)壬戌春二月初八,永宁卫城被倭寇攻陷,尤天爵将军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,战死在永宁城隍庙,留下《将军血》的悲壮史话。尤宜中墓在罗源县北油车岭,至今依在。油车岭旧名尤车岭,系当年尤宜中娶当地车氏夫人后定居在那里,形成一个尤车村得名。

  尤光被,思礼二十世孙,字子辉,号鉴峰,罗源鉴江人。明万历元年(1573年)举人,万历四年(1576年)进士。任信阳刺史,迁户部尚书郎,出为和阳太守,有善政。和阳为交通要道,往来行旅甚多,光被常自出薪俸接济病、困行旅。有吏献分外收入三百金,光被怒而痛斥。和阳多诉讼,光被明于察访,善于辨析,毫无积案。公余之暇,常到学宫为诸生授课,和阳文风大盛。后卒于任上,《和阳县志》称其“威行惠流”。著有《敝箧存言》。尤光被墓在罗源松山镇,现在属于文物保护。

  尤侗,思礼二十六世孙,字同人,号悔庵,晚自号西堂老人,清代文学家。他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举博学鸿儒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修《明史》,分撰列传300余篇。他能词曲,诗文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人所传诵,著有《百末词》六卷,自称是“《花间》、《草堂》之末”;又有《钧天乐》、《读离骚》、《吊琵琶》、《桃花源》、《黑白卫》、《清平调》等杂曲传奇六种,汇入《西堂曲腋》,在当时流传颇广。他著作浩繁,大都收入《西堂全集》和《余集》(共135卷)中;另有《鹤栖堂集》诗、文各三卷,是晚年作品。他曾受顺治帝和康熙帝赏识,康熙帝给他晋官号为侍讲,所谓“受知两朝,恩礼始终”。

  尤列,字令季,号小园,思礼三子后裔。他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开始走上革命道路,二十二岁在广州结识孙中山、郑士良等一同开展革命活动,参与组织兴中会,拟定“中华民国”国号。他与孙中山、杨鹤龄、陈少白等四个革命者立约盟誓:“精诚宣誓,天地鉴容,驱除满人,实行大同。四人一心,复国是从,至死不渝,务求成功”。他筹划并参加广州革命起义,创办新加坡《图南日报》宣传革命,参与成立同盟会以推翻清朝帝制。辛亥革命后,他继续支持孙中山先生护法,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,以后开设书院讲学。1936年9月,他扶病入京面陈救国方略,而后病逝于南京。

  尤扬祖(1892-1982年),名逢春,字扬祖,永春县达埔镇延清人,思礼二子后裔。他长期生活在海外,深感华侨无强大的祖国作靠山的痛苦。1929年,尤扬祖派其侄尤俊芳回永春老家创办私立五保小学,学生均免费就学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,尤扬祖积极负责主持万鸦佬华侨抗日筹赈会以及其它抗日活动,引起日本特务的敌视与监视。1940年携眷回国,在上海经商。1943年,参与发起创办福建华侨兴业公司(简称“华兴公司),先后任董事、监察人。抗战胜利后,尤扬祖率全家重返印尼万鸦佬,成立协丰永乐公司,尤扬祖任总经理。同期,尤扬祖被选为望加锡中华总商会主席,捐资赞助印尼人民反对荷兰恢复殖民统治的斗争。新中国决定在望加锡设立领事馆,尤扬祖立即把自己的住宅让出来,作为领事馆的馆址,为中印友谊作出贡献。1952年,尤扬祖任印尼华侨观光团副团长,率华侨回国参观国庆观礼。1956年,参与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工作,尤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当选为、全国侨联副主席、福建省副省长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职。是第二、三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  尤氏历史上还有很多先贤,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录上。

Copyright © 2024 www.youshi168.com 中华尤氏宗亲总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0066号-3